第八章秋试中秀才

    梁柏胡参加秋试这天,天气特别闷热,都江堰十五天没下雨,秋日依然高照,参加秋试私塾学生到考场,考场外车水马龙,人海人山。

    考场内,人声鼎沸,梁柏胡与同窗好友叶嫖生一起,来到第十考场,考场一人一张桌子,对号入座,提前十分钟进考场。

    在监考官的监督下,他们各自在考桌上坐好,监考官把卷子发给每个考生,梁柏胡拿起考卷,见考卷上考题:“写出唐朝诗人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原词及本词写作特点。”

    他是私塾堂的尖子生,得心应手在考卷上写《春江花月夜》原词: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,艳艳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明月。”

    “江流苑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”

    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

    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,不知江月照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”

    “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”

    “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”

    “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随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”

    “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“

    “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春江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”

    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写作特点为:“借景抒情,处处情景交融。”

    半小时,梁柏胡将交给考试监考官,监考官看后出满意微笑,同窗好友叶嫖生,平时家里有钱,一天到晚不干正事。

    读书时,常常与班上好玩学生一起,龙泉山脉桃花山上弹弓打鸟,见一只麻雀打一只,连雏鸟都不放过,打死鸟成千上万。

    一点都不相信在世上有因果报应,一天,他与几个调皮私塾学生,不想上课,逃学去龙泉山脉桃花山打鸟,见一只喜鹊嘴里含昆虫,到梧桐树上给树上小鸟吃。

    叶嫖生拿弹弓对喜鹊一弹弓打去,喜鹊中弹落在地上死了,树上小鸟饿死,灵魂飘向地府判官那里,他们悲痛欲绝,状告打死他们的人。

    判官判他们魂魄找打死他们的人,并告诉喜鹊母子,今年秋试秀才科举,这个打死他们人参加秀才考试,去报仇,叶嫖生参加秋试秀才科举考试。

    一看考试题,正下笔答题,突然,一股阴风刮来,他昏昏欲睡,朦胧中见一只大喜鹊带一只小喜鹊,大喜鹊满身是血,小喜鹊饿得皮包骨头,向他扑来。

    大喜鹊尖叫,“你用弹弓打死我,小喜鹊还不能找东西吃,也饿死,我们好可怜啊,要报仇。”

    喜鹊用爪子爪叶嫖生头,叶嫖生一惊醒,交卷钟声响起,他一个字也没写,交白卷。

    张榜时,红榜下人山人海,人头转动,李员外管家李二,好不容易从人群缝中看秋试红榜,见头名秀才是李员外义子梁柏胡。

    管家李二高兴,转身到拴马的地方,骑上快马回员外府报喜,梁柏胡在书房看书,听见外面员外府嘈杂声,又听外面有鞭炮声。

    忙出来,众下人齐声拱手:“恭喜少爷,中头名秀才。”

    梁柏胡从兜里拿喜钱发给大家,李员外与二太太昙花也来向梁柏胡道喜,员外微笑,“你中头名秀才,我脸上也光彩得很,我在众人面前算有脸了,你也可以堂堂正正到私塾堂教书, 将来争取考一个状元郎。”

    二太太昙花也来打趣,“你看,梁柏胡不光有才,还有貌,文章写得好,人也俊俏,将来找个婆娘一定漂亮!”

    梁柏胡见二太太暗送秋波,羞得低下头,拱手施礼,“谢谢二娘!”

    员外家的私塾是大学堂,梁柏胡秀才听员外安排,私塾教国学,转眼秋季已经到来,离考状元秋试还有二年时间,他已快十九岁。

    身体已发育为一个大小伙子,白白脸上有少量胡须,一米八的个子,强壮的身体配上不胖身材,确实是美男子。

    这天,他与私塾堂年青老师中午打完篮球,向员外府走去,打扮花子招展二太太昙花见他走来,见秀才梁柏胡满头大汗,她忙走向员外府淋浴洗澡间。

    她知道一会儿秀才也要洗澡,自己先洗澡,见秀才梁柏胡拿干净衣服走来,忙溜进淋浴室,没开灯,没有插上门栓,梁柏胡误认为没人,推门开灯进入洗澡。

    见二太太昙花在脱衣洗澡,昙花身体在他眼前:

    “褪放纽扣儿,解开落带裙。

    酥胸白似银,玉体浑如雪。

    胸前对玉奶,嫩白如香梨。

    一个水蛇腰,正月柳叶眉。

    肚皮软又软,香肩欺粉蝶。

    金莲三寸笮,背背光还洁。

    中间一段情,出。

    秀才赶紧赔罪:”二太太,不知道你在里面洗澡。”

    秀才梁柏胡满脸通红,昙花上前,一把抱住他,娇声滴滴,“来,梁柏胡,我们一起洗鸳鸯澡。”梁柏胡推开她,一脸羞涩,“不,二太太,不能这样啊!”

    他发疯似的跑出浴室,赶忙进自己书房,躺在床上,呜呜啼哭。

    春去秋来,季节变化真快,已是秋天,秋天是美好的,香山枫叶又红了,“枫叶红于二月花!”正是对香山红叶真实写照。

    放眼望去,香山枫叶,像一抹落日晚霞,洒在山间,满山枫叶,层林尽染,给人美感,举世瞩目清朝光绪帝“百日维新变法”开展得如火如荼。

    这天,光绪帝座在龙椅,对“百日维新变法”倡导者康有为微笑:“恩师,对‘百日维新变法’劳苦高,维新变法道路曲折,前面仍然波涛汹涌,惊涛拍岸。”

    康有为呵呵微笑,拱手施礼,“万岁,变革,肯定有阻拦。”

    光绪皇帝嬉笑,“嗯,十月初九是恩师五十大寿,我亲自下诏,让京城文武百官向你拱手朝贺。”

    康有为慌忙给光绪帝跪下:“臣有何德何能让陛下如此操心,实在惶恐。”

    光绪帝忙下龙椅搀扶起恩师,“就这样决定,恩师不必多言。”

    光绪帝叫太监小李子取来文房四宝,太监小李子拱手,“尊圣旨!”,取来文房四宝,光绪帝下诏书:“十月初九这天,京城文武百官及天下普天同庆恩师康有为五十大寿。”

    话说光绪帝总务大臣李天佑,李天佑是李员外一个远方堂兄,他是老佛爷慈禧太后贴心保守派,对康有为“百日维新变法恨得咬牙切齿,骂”百日维新变法”是妖魔鬼怪,妖风作浪,他也为保守派没有杰出人才,担心后继无人。

    他多方打听堂兄李员外有义子考上秀才,才华出众,忙修书一封江堰知府杨大人,请李员外带上为相国府康有为贺五十大寿彩礼,携带梁柏胡秀才来京城紫禁城内总务府他府上,一起去给康有为贺寿。

    暗自思忖:“十月初九皇帝恩师相国康有为五十大寿,生日那天,让堂兄义子梁柏胡现场作诗赋画,借以显保守派人杰地灵,让“百日维新变法”派知道他们还后继有人。”

    知府杨大人接到朝廷总务大臣李天佑公文函,不敢慢待,马不停蹄送公函到李员外府上,下人将知府杨大人公文函给员外看。

    李员外正与本地一大户宋元外谈事,宋元外见李员外有紧要事,起身告辞,员外把知府杨大人转来公函撤后一看,忙吩咐身边管家。

    “李二,速到金银库中,取翡翠长寿佛用红布包好装入贺寿礼品箱。”

    管家李二微笑低头,“嗯!”

    他迅速去金银库,装好礼品箱,员外过目后又吩咐,“李二,速去私塾堂请秀才梁柏胡,有要事商议。”

    管家李二牵一匹马,翻身骑上,一会儿便到私塾堂,梁柏胡正给私塾小班上国语课,学生们正背诵李白诗:“床前明月光,似地下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
    管家李二进课堂咯咯一笑,“梁秀才,员外老爷叫你马上回府见他,有要事商议。”

    梁柏胡见府有急事,吩咐另一教国语张老师为他代课,与管家李二骑上马,向员外府奔去,李员外在客厅,见梁柏胡回来。

    忙把知府杨大人转来公文函让他看一遍,秀才梁柏胡知此事重大,必须立刻赶往京城,拿手中公函,“爹爹,我们立刻启程,去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,晨曦刚从东方升起,李员外与秀才梁柏胡各骑一匹千里马,出都江堰南桥北门,向方向奔去,不辞辛苦骑千里马越过八百里秦岭山脉。

    途经陕西宝鸡华县,过河南三门峡,直奔河南郑州,郑州他们休息一晚上,又途经河北石家庄,过高碑店,行一天,到京城紫禁城总务府李天佑府上。

    李天佑自然高兴,好好慰劳他的堂兄李员外与秀才梁柏胡,这次到京城,员外与秀才梁柏胡花整整半个月,李天佑带他们诳天桥。

    天桥,车水马龙,南来北往客商川流不息,热闹非凡,各种名小吃琳琅满目,天津“狗不理包子”,河北香河肉饼,河北河间“驴肉火烧”,烤鸭,湖南湘菜。

    他们进天桥小吃胡同,好似《梦》刘姥姥走进大观园,不知所措,在总务大臣李天佑陪同下,饱餐几顿,大饱口福。

上翻页

菜单

下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