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眼间,两年半过去了。莫喈的病早好了。这两年半里,除了每天练歌习舞,每晚伺候炫焱读书外,她的其余时间都用在了研读《修仙笔记》上。当然,这里不包括她的睡眠。 关于那本《修仙笔记》,现在已经在她的手里了。她来府上没几天,慕容北的手下就找到了她。她说暂时留在丞相府,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办。慕容北就专程命人送来《修仙笔记》。装了一大车东西,还托了口信给她: 这些册子和药都是你需要的。不可看书太入迷,以免中毒太深。学习没有你那么学的,太浪费时间。根据实战用什么学什么,绝不可浪费多余的精力。一针见血,避轻就重才是正确的方式。否则,你看那么多东西又有什么用呢? 另外你要按时服药,不要嫌药太苦。只有那样,你的嗓子才能慢慢好起来。相信自己,你没错的! 一个大男人可真是絮叨。不过玉蝉还是很欣慰的。慕容将军虽远在沙场,却还是默默关注着自己,这让她很感动,眼圈都不自觉地湿润了。 她对将军说,自己在这里还有些事要办,其实指的就是劫的问题。 一开始头痛,她只觉是感冒伤风。但是时间一长,她就觉得不对劲。 每次靠近炫焱,她的脑袋都会出现一阵疼痛。痛完就不痛了,感觉很怪异。 现在她几乎可以肯定,这个劫指的就是炫焱。 在闲暇时间,她的脑海中,会不时地浮现出蓬莱执事堂的情景。那个臭长老说,只要她能冲破轮回劫,就能重回仙界。可是劫就在这里,怎么把他裹走呢?长路漫漫啊!这才只是一世而已,还有八次呢! 难不成要把他杀掉?这一点臭道士却没有说。她现在倒是有足够多的机会杀掉他,可是如果她真那么做了,起到了反作用咋办?那么她将永远困在这个尘世,就应了那个臭道士的话,永世轮回了! 她希望找到破除劫的捷径,要不然这九世得遭多大的罪啊!?为此她又翻了一遍笔记,希望能参悟玄机,但是毫无收获!上边的密文太多,看来必须师傅亲授才行。好在前方的路还长,她可以慢慢寻找解除之法,也不用太过焦急。 虽然她靠近炫焱头会痛,这给她带来一定的困扰。但这一点反过来看也是有益处的。正因为如此,她察觉到炫焱是个跟踪狂。 她发现炫焱经常藏在桃花树后,或者竹叶林中偷偷望着她。那双神秘之眼的感觉又浮现出来。但那双眼睛的主人远在蓬莱,她实在无法把它联系到眼前的这个世界里。 玉蝉仔细向他那边观瞧,他就会立马走开。或者他有时就不走,还选择故意让她看见。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目的,这种偷窥和跟踪的做派让她很不舒服,她逐渐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。 有一件事的发生,让她对他的厌恶之情达到了顶点。那天夜晚,又到玉蝉伺候炫焱读书的时间。 快到书房的时候,景坤将玉蝉拦下了,说:“玉蝉姑娘,公子在书房和清秋姑娘正商讨冬至节宴之事,姑娘先在门外等候。” 玉蝉点了点头。她很好奇为何商讨节宴之事要回避她,她也是一名歌女呀! 这时,一个小侍卫把景坤唤走了,说是李将军那边找他有事商量。他答应一声,就匆匆地走了。 深闺大院,秋夜湿冷。等了一刻钟光景,玉蝉冻得跺了跺脚,远远看到书房里烛光摇曳,不知怎么的,鬼使神差的,就想过去看看。 书房的门关着,窗子微微开着。玉蝉走到窗边,悄悄地探头一看,一下子震惊了。 书房的卧榻上有着一对男女在缠绵。如此龌蹉,不堪入目,玉蝉只觉得脸上火烫火烫的。 炫焱听见了声音,发现了她。一眼看了过来,玉蝉被发现了!然而炫焱并没有停下身下的动作,双目微睁,恐怖如斯! 玉蝉一下子跑开了。一路上,玉蝉都在捂着胸口,清秋的娇喘声和炫焱的死亡一瞪在她脑中徘徊。她突然感觉她的心里一阵绞痛。 “怎么回事?难道我喜欢上他了?要不然怎么会有这种感觉。”她反复问着自己。她真的很难想象,炫焱这样龌蹉的人竟然是她的劫?她开始埋怨自己命苦,怎么上天偏偏选择了这么个人作为自己的劫! 距离冬至只剩两周时间。给燕王准备的舞曲也定好了压轴的曲目。这支舞曲名曰《忘忧》,由清秋主舞,玉蝉抚琴。 在天上的时候,玉蝉就喜好抚琴跳舞。堕入下界之后,她虽失去了仙力,但其它的技艺还在。 玉蝉弹出的琴声悠扬婉转,如梦似幻,仿佛迷雾之中婆娑的细柳。 清秋慧眼如炬,唯才是用,自然就选择了她。 舞女们虽为艺人,为人所不齿,但她们内部却非常团结,姐妹情深,没有一个嫉妒玉蝉的。 在排舞的时候,姑娘们说说笑笑毫无拘束。无意中,她们提到了婉黛。她们的脸色顿时哀伤起来,变得很凝重。她原是相府的一名乐师,舞技高超、歌喉婉转。 炫焱风流倜傥,非常爱这位婉黛。为了她,他至今未婚,可见用情之专。 但在几年前,她主持的祭祀舞蹈《九歌》中失误,舞蹈中多了一个人。结果,炫焱为平息圣怒,将婉黛送给燕王发落。老燕王的发落方式,就是将她强暴之后祭神。这样婉黛就失去了年轻的生命。 炫焱很悲痛,把她画到了那幅丝帛之中。 “还有这种事?”玉蝉想,觉得这事很新奇。 然而,燕王的冬至舞宴不得不推迟了。 半年前,慕容将军出兵东征,收复失地。到辽东东北部一带遭遇顽强阻击。恰在此时,北戎人也趁机来犯,猛攻上谷浚县。浚县告急,速求援军。而慕容将军的大军又被死死拖住,无法回援。西面,他们还要防备着蓟国,腹背受敌,顾东顾不了西。 全国之内,只有上谷部的赵括人马可调。可是,燕王要从上谷调兵谈何容易! 远在八年前,上谷曾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叛乱。 当时上谷一片混乱,战争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。 这时,出现了一支铁血之师,军纪严明,英勇无畏。